農村污水整治處理破壁之道發布日期:2016-02-01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村民生活質量逐漸提高,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大多數人不再愿意使用旱廁,大量干凈衛生的沖水廁所在農村出現,但由于下水道系統的嚴重缺乏,導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溪湖河流中,引起的污染日益嚴重。農村污水處理方式中以明溝排放和暗溝排放兩種方式所占比例最高。污水直排曾是農村處理各類生活污水最“傳統”的方式,橫流的污水最終匯聚于河道,或滲入地下,造成農村整體水環境的惡化。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其中污水的肆意排放是造成農村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加快農村環境整治進程,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污染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我國農村生活污水的來源及污水處理模式
農村生活污水主要是洗滌、沐浴和部分衛生潔具排水,一般具有排水量少,所含有機物濃度相對偏高且日變化系數大、間歇排放等特點。由于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管理滯后產生的生活污染,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生活污染物因為基礎設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邊環境中,從而污染水資源。據統計,每年產生的超過2500萬噸的農村污水幾乎全部直排,使農村聚居點周圍的環境質量嚴重惡化。另外,鄉鎮企業迅速發展,工廠廢水橫流,導致水體污染。
如果把大江大河比喻為“主動脈”,那么農村的條條河流就好比是“毛細血管”。要凈化這些“毛細血管”,就必須加快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越來越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探討、研究解決農村生活污水實際問題的可行辦法,實施了多種農村污水處理模式。實踐證明,但凡在農村扎根、深受農民歡迎的治污模式,無不具有“三低一少”的共性,即建設費用低,運行管理費用低,操作管理需求低,二次污染物排放少等特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適應農村的生產生活實際,才是農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治污模式。
農村污水處理應根據農村具體現狀、特點、風俗習慣以及自然、經濟與社會條件,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化的污水處理模式。
一是分散處理模式,即將農戶污水按照分區進行收集,以稍大的村莊或鄰近村莊的聯合為宜,每個區域污水單獨處理。污水分片收集后,采用中小型污水處理設備或自然處理等形式處理村莊污水。該處理模式具有布局靈活、施工簡單、管理方便、出水水質有保障等特點。適用于村莊布局分散、規模較小、地形條件復雜、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莊污水處理。通常在我國中西部村莊布局較為分散的地區采用。
二是集中處理模式,即所有農戶產生的污水進行集中收集,統一建設一處處理設施處理村莊全部污水。污水處理采用自然處理、常規生物處理等工藝形式。該處理模式具有占地面積小、抗沖擊能力強、運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質好等特點。適用于村莊布局相對密集、規模較大、經濟條件好、村鎮企業或旅游業發達、處于水源保護區內的單村或聯村污水處理。通常適合于在我國東部和華北地區村莊分布密集、經濟基礎較好的農村采用。
三是接入市政管網統一處理模式,即村莊內所有農戶污水經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統一接入鄰近市政污水管網,利用城鎮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村莊污水。該處理模式具有投資省、施工周期短、見效快、統一管理方便等特點。適用于距離市政污水管網較近一般5公里以內符合高程接入要求的村莊污水處理。適合于靠近城市或城鎮、經濟基礎較好,具備實現農村污水處理由分散治污向集中治污、集中控制轉變條件的農村地區采用。同時可以查看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更多技術文檔。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標準
農村污水處理技術應經濟適用,因此在其工藝選擇時應重點考慮以下因素。
一是滿足當前達標處理與今后再生利用需要。針對農村地區的地形地勢、道路交通條件以及居民住宅建設布局等具體不同情況探索因地制宜的農村污水收集處理方式,既解決當前村莊污水達標處理排放問題,又充分考慮今后污水處理回用的需要節約水資源、保護水環境促進農村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這是確定農村地區污水處理方式首先應考慮的因素。
二是農村污水處理技術的選擇要量力而行。充分考慮到我國廣大農村地區財力狀況薄弱、農民實際承受能力較低這一普遍情況處理工藝的選擇不能盲目攀比,而一味選擇時下時髦先進、處理效果好、自動化控制水平很高的處理工藝,而著重應該考慮選用既成熟可靠又適合農村特點和農村實際的污水處理經濟適用技術。
三是運行操作簡便,日常維護管理簡單。針對廣大農村地區經濟基礎薄弱、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較低的現狀,污水處理技術選擇應特別注重簡便易行、運行穩定、維護管理方便,利用當地技術和管理力量,能夠滿足正常運行需要的處理工藝。
農村常見旱廁糞便污水的處理模式
世界各國糞便處理系統模式,按糞便收運與處理方式不同,大致可以分為歐美模式、日本模式和發展中國家模式。歐美模式是以城市排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作為糞便收運和處理為基礎的,即污水糞便合并處理的高成本模式,日本模式是除污水糞便合并處理之外,還采用車輛收運集中處理和現場凈化池分散處理相結合的糞便單獨處理的中成本模式,而發展中國家模式則是多樣化的糞便處理系統的低成本模式。
廁所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衛生設施,也是我國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的一項重要指標。農村現有的廁所衛生環境已經向城市標準逐步靠近,但農村糞便污水處理不能簡單走城市化的道路,必須適應分散就近處理的原則,加上農村資金,技術條件落后,大多數農村廁所衛生狀況仍然很差,衛生廁所普及率和糞便無害化處理率也相當低。根據目前我國各地廁所改造的使用情況,以下4種旱廁是比較適合我國農村現狀的,可以根據現有的條件和經濟實力,有選擇地推廣使用。
三聯式沼氣池
三聯式沼氣衛廁是由廁所、豬圈和水壓式沼氣池三者連通建造而成,其原理為人畜糞便與各種有機廢棄物直接進入沼氣池中,在厭氧條件下,經微生物發酵降解,產生沼氣和氨等氣體的生物化學過程,改變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的生存環境,以達到無害化處理的目的。三聯式沼氣池建造成本相對較高,成本主要來自于材料、人工和設備3個方面。該方法適用于燃料缺乏、種養業發達、經濟基礎較好的農業地區。但沼氣池廁所占地較多,不搞種養的農戶建沼氣池綜合效益不高,小城鎮化建設后難以推廣應用。
三格化糞池
三格化糞池由相連的三個池子組成,中間由過糞管聯通,糞便在池內經過30d以上的發酵分解,中層糞液依次由1池流至3池,以達到沉淀或殺滅糞便中寄生蟲卵和腸道致病菌的目的。第3池糞液成為優質化肥。建造成本主要為人工和材料費用,占地面積不大,結構簡單,施工簡便易行,經濟實用,能夠達到糞便無害化要求,可以供農田直接施肥用。該方式適合具有北方氣候特征的地區使用,但作用單一,耗水量大,綜合效益不高。在缺水地區不適用,且在城鎮化進程中,影響土地的使用效率。
封閉循環糞尿分集式生態衛生廁所
封閉循環糞尿分集式生態衛生廁所與其他衛生廁所不同的是便器采用糞尿分流方式。儲糞結構以地面或半地下為宜并建有排氣管,可雙坑或單坑,修建此類廁所的基本原則為:堅持糞尿分集,便后加灰(土),利用干燥和發酵的原理使糞便無害化。該類型廁所建設成本較低,可結合實際情況建造在戶內,節水,糞便無害化處理效果好,符合糞便無害化衛生標準,可提供清潔高效的有機肥,實現廢物的再利用。該方法適應范圍較廣,既適宜于地表水豐富,雨水較多地區,也適宜于缺水干旱地區,推進小城鎮建設后,人口集中地區也宜推廣應用。但使用和維護沒有水沖式廁所方便,需要有可長期且容易得到的生態性覆蓋物作支撐;需要大力宣傳,以讓群眾更新觀念,予以接受;但如果使用不當或管理不善,會直接影響糞便無害化處理的效果,造成衛生狀況不佳的后果。
雙甕漏斗式廁所
雙甕漏斗式廁所主要由漏斗型便器,前后2個甕型糞池、過糞管等部分組成,其糞便無害化原理是利用厭氧發酵,中層過糞,沉淀蟲卵,利用微生物拮抗作用等綜合因素,使后甕糞液達到無害化標準要求。這種廁所使用壽命15年左右,結構簡單、造價低、取材方便、衛生效果好,且省水省錢,很受欠發達農村群眾歡迎。主要適合土層厚、雨量中等的溫帶地區,適合家庭人口少、種地面積不多、沒有養殖的郊區農戶和非農業農戶采用,但在使用過程中有滲水,臭味和堵塞不方便等缺點。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的管理措施
糞便的肆意排放是造成水資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對化糞池的管理是必須嚴格控制的。而化糞池管理不善會導致其滲漏,這是污水處理設施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加快污水的處理速度,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定時的對已有的化糞池的運行狀況進行普查,對于是否滲漏、堵塞,或者一些影響污水處理的問題進行深入的了解并根據實際情況建立一個相關的文件,在該文件中注明化糞池的數量以及哪些化糞池出現了問題,從而有目的的進行維修改造;
2.對于那些滲漏比較嚴重并且改造難度較大的化糞池,如果投入的資金和得到的效果不能成正比,那么可以選擇重新修建一個新的化糞池來取代舊的化糞池,從根本上解決滲漏嚴重難改造的問題;
3.對于化糞池的日常管理,可以指定承包制的方式來進行管理,誰承包誰負責,并登記在案,利于查詢,提高對化肥等肥料以及農藥的使用率。
污水處理設施的管理、維護,對保障設施處理效率是至關重要。所以在進行管理前首先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管理規章制度,使得養護工作有章可依;其次可以通過建立管理網絡,加大對污水處理系統管理的宣傳,讓管理者明確管理責任,讓村民做到依章做事;最后鼓勵社會專業化組織參與到處理處理設施養護中來,把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管理推向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