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6位省級河長 追蹤他們的治水足跡發布日期:2016-01-15
只要堅持,夢想總是可以實現的。在浙江,一種堅持,跨越3個春秋,從未動搖:
2013年至今,圍繞“五水共治”,浙江已形成6名省級河長、199名市級河長、2688名縣級河長、16417名鄉鎮級河長、數萬名村級河長的五級聯動“河長制”體系。他們用汗水和智慧,守護著浙江的8萬多條大小河流,希冀著浙江經濟的轉型升級。
“河長制”,浙江“五水共治”實踐的制度創舉,是實現河道水質與水環境持續改善的重要保障。根據省委的統一安排,王輝忠、程渭山、熊建平、黃旭明、陳艷華、陳小平6位省級河長,分別統領治理曹娥江、苕溪、錢塘江、運河、甌江、飛云江,在跨設區市河流的綜合整治和長效管理上,發揮著重要的指導、協調和督促作用。
浙江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治水史。與6位省級河長對話,追蹤他們的治水足跡,記錄他們的治水思考,傾聽他們的治水心聲,我們會發現,從“五水共治”的堅持開始,浙江的夢想已然落地、生根、開花。
2015年11月10日晚,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十三五’觀察”專題,以浙江省“五水共治”的鮮活實踐,生動展現了綠色發展在中國大地的美麗生長,道出了“綠色,經濟發展主色調,決勝綱領”的主題,片長達15分25秒。
報道認為,浙江省以“五水共治”為載體,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道路。報道還提到,除了全民動員外,圍繞治水,浙江建立了一套機制,“河長制”就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制度。浙江的8萬多條大小河流,每條河都立了“河長公示牌”,牌子上有河道的名稱、長度、河長的姓名職務、聯系部門、任務、舉報電話等等。王輝忠的名字也同樣出現在“河長公示牌”上。
“將‘五水共治’進行到底,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和誓言,體現的是一種擔當、一份責任。開弓沒有回頭箭。對我們各級河長來說,更是重任在肩,責無旁貸,只能一往無前,沒有退路可走。”
王輝忠的話鏗鏘有力、滿懷感情,透著他身為曹娥江總河長的“堅持”與“夢想”:讓曹娥江流域的百姓,不必面對洶涌澎湃的水患、干涸難熬的旱災、有河皆污的憂患。
“工作再忙,也不能忘了河長之責。”誠如王輝忠對自己和流域河長的勉勵,2013年11月以來,兩年多的履職時間內,6位省級河長巡河的次數不少于6次,召開專題會議不少于4次,及時協調破解了“上下游、左右岸”同治的各種頑疾。
2014年5月27日,王輝忠先后到越城區、袍江開發區和新昌縣,頭頂烈日查看曹娥江流域的重點水利工程建設,了解農業面源污染情況。他說:“給子孫后代留下一方清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必須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持之以恒抓下去。”
2015年4月1日,王輝忠赴嵊州調研曹娥江流域“河長制”落實情況,他冒雨登上“宇豐紙業”中水回用池,查看污水處理情況,說:“要當好河長,眼睛不能只盯著河里,還要強化源頭意識,從岸上管牢管好管到位。”
2015年11月19日,王輝忠赴上虞、余姚調研治水工作,在查看杭甬運河、姚江、四明湖的水面情況后,他高興地說:“從今年情況來看,河面上的垃圾漂浮物幾乎看不見了,水質也得到了明顯改善,這說明治水工作有了明顯成效,關鍵是要堅持下去,絕不能反彈回潮。”
“浙江,八大水系,每條河,都滋養著一方人,都是我們的‘母親河’。‘五水共治’的靈魂在于‘共’。面對治水,上下游、左右岸的同志,既要各掃門前雪,種好‘責任田’,更要樹立全局意識,相互配合,合力治水。”
2015年的初夏,在德清乾元聯合村中小流域治理項目現場,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苕溪總河長程渭山駐足河邊欣賞,久久沒有挪動腳步。他說,聯合村“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美景,讓他感受到了濃濃的鄉愁。
程渭山的鄉愁,已安放在錢江源頭。他曾經工作過的開化縣現在正打造國家東部公園,錢江源頭的故事,演繹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實踐。身為開化人、當過開化縣委書記的他,有著自己的執著,“浙江人一定要把水治好護好。”
擔任苕溪總河長以來,他多次從安吉縣北的毛竹林出發,沿著蘆花紛飛的西苕溪,依次穿越長興縣、吳興區,來到太湖南岸。再從臨安市的天目山南麓山腳出發,沿著美麗如畫的東苕溪,依次穿越余杭區、德清縣、吳興區,直至太湖。
“作為省級河長,我給自己3個定位:指導、協調、督促。”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程渭山逐漸明晰自己的治河思路,“苕溪流域整治的重點,一是防洪排澇,二是治理污水。而治理污水,關鍵是上下游要同心協力。”
余杭區的一個飲用水取水口,就設在東苕溪良渚段。每逢枯水期,太湖水就會倒灌,下游來水水質不佳,影響余杭百姓飲水,因此余杭對德清頗有微詞。德清方面也不服氣,覺得余杭段沿岸開礦和養豬,還沒整治好,怎么能埋怨鄰縣?針對這一矛盾,程渭山要求各掃門前雪,先把自己所轄河道治理好。
在他的協調督促下,這兩年,余杭和德清兩地以治水為契機,痛下決心關停沿岸的畜禽養殖場、礦場,關停或遷移污染企業,大力實施截污納管。德清還主動把備用飲用水的取水口,放在苕溪流域,表明治理東苕溪的決心和信心。這讓總河長程渭山倍感欣慰。
“水是流動的,要水岸同治,更要上下游同治。”程渭山說。
去年夏天,程渭山還把苕溪市縣兩級河長請到衢州柯城區廟源溪、石梁溪參觀學習,要求各市縣結合“十三五”規劃編制,認真修訂好苕溪治理規劃,不僅要把苕溪建成安全溪,同時還要建成景觀帶、致富線。
經過綜合治理,義烏市蘇溪江環境如今有了大變樣,溪水清澈,綠化層次分明。
“這段經歷告訴我,基層干部群眾,才是真正的治水英雄。‘五水共治’,既要靠自上而下的部署推動,更要尊重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支持他們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打贏這場攻堅戰、持久戰。”
錢塘江,總長668公里,流經杭州、紹興、金華、衢州、麗水5個市,是浙江八大水系的龍頭,流域面積、人口、GDP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2013年,省委書記夏寶龍親自督導錢塘江源頭之一的浦陽江水環境綜合治理,為全省治水撕開了一條口子。
“身為錢塘江的總河長,我感到責任很重、壓力很大。但這是省委、省政府的信任,不管怎樣,我都必須盡力去做,確保守河有責。”副省長熊建平說,擔任河長后,他高標準部署治理工作,完善“河長制”長效機制,協調重點問題,加強巡查和調研。2014年、2015年,他和省級有關部門人員已實地調研和督查錢塘江治水20多次。
“每一次巡河治河,都會有所觸動、有所收獲。”回顧兩年多的總河長生涯,他說,“我經常被基層干部群眾的創造和智慧深深打動。浙江治水,靠的終究是千千萬萬名基層河長,靠的終究是生活在流域的百姓。”
治水中,對于工業污染的治理,常常陷入“貓捉老鼠”的困境。有一次到東陽、武義檢查電鍍園區,熊建平驚喜地發現,當地實行一種“企業上樓、管線露面”的創新做法,讓偷排污染的“老鼠”無處遁形。
當地環保部門的同志告訴他:電鍍企業是重污染企業,這幾年經過整治,基本搬遷入園,統一生產、統一管理,但偷排漏排現象還是時有發生,“更加隱蔽的是,污水通過地下管線,慢慢滲漏下去,真是神不知鬼不覺。”
針對這種情況,當地有位同志想出一招:要求園區的電鍍企業,全部搬到二樓以上生產,一樓空出來,所有管線必須露在外面。如此一來,企業的排污行為,就徹底暴露在眼皮底下,有沒有違法一目了然。即使環保部門的人不在,群眾也容易發現和監督。
“在我心中,基層干部群眾,才是真正的治水英雄。”熊建平說。
“根本上治理好運河,關鍵是工業要轉變發展方式,農業要轉變生產方式,城鄉居民要轉變生活方式。這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只要黨委、政府有決心、有信心,各級河長和有關部門上下同欲,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支持、參與,就一定能把運河治理好。”
從杭城武林碼頭出發,沿著靜美的河濱綠道行走,來到古樸的小河直街。站在刻滿歲月痕跡的拱宸橋上,看著水上巴士和貨運船只悠然往來,副省長黃旭明感慨地說:“運河,汩汩流淌了千年,如今依然生機勃勃,這是多么美妙的景象。”
京杭大運河浙江段,長約120公里,它所流經的區域,是浙江省經濟社會最為發達、人文歷史最為悠久的區域。2014年,運河成功申遺,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G20峰會將在杭州召開,作為運河總河長,我必須把治理重任扛在肩上。”黃旭明說。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從杭州、湖州到嘉興,沿著運河一路踏看,黃旭明發現,運河流經杭城,承接下來的,是沿河居民和貨運船舶產生的生活污水;流經湖州、嘉興,沉淀下來的,則多為工業和養殖業的污染。
按照污染源排查情況,黃旭明將城鎮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工業污染整治、農業農村污染整治、河道綜合整治、船舶水污染管理、生態環保修復、監管檢測能力建設等,作為運河水環境治理的重點。按照全轄區、全流域的要求,推進聯動治理。
目前,運河水環境治理計劃建設616個項目,開工建設565個,完成360個,已投入資金115.92億元;工業污染治理方面,已完成270家工業企業整治提升或關停搬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共關停養殖場兩萬余家。運河治理,倒逼沿線的工業、農業發展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全面轉型。
到2015年11月,運河7個省控斷面,均無劣Ⅴ類水質斷面,與2012年相比,水質類別上升斷面3個;運河流域8個交接斷面,均無劣Ⅴ類水質斷面,與2012年相比,水質類別上升斷面5個,水質總體好轉。
“治水的根本目的,是要促進發展方式轉變。”黃旭明說。
“我們不能為了治水而治水,更不能畢其功于一役,而是要繼續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指導思想和戰略高度。甌江是浙南人民的母親河,我們要形成共識,各司其職,不遺余力地推動跨區域聯動治水常態化。”
沿著甌江流域,乘車或騎車,進村入戶,進園入企,明察暗訪……2013年以來,擔任甌江總河長的省政協副主席陳艷華,先后8次深入治水一線,從不同的重點督查治水工作。“河長履職,結合政協履職,是一次履職方式方法的創新和探索。”陳艷華說。
“這里的水是不是比以前更清了?”“沒錯,干凈多了,天天有人在水上保潔。”2015年9月8日,陳艷華帶領調研組,悄悄來到松陽縣江濱公園,向坐在石凳上的葉大爺詢問松陰溪的水質狀況。
兩年多來,陳艷華堅持站在前線,加強調研,每次巡河,都直接與百姓、企業主和基層河長對話。2014年8月26日,她和調研組再次悄悄來到龍泉市安仁工業園區,走進浙江鴻業閥門制造有限公司的廠區和車間。
就在4個月前,調研組曾對這家企業進行過一次暗訪,發現該企業污水處理管網不全,部分廢水未經嚴格處理就直排入安仁溪,流向甌江。
這次調研組再次來到該企業,看到了可喜的變化。企業負責人王森貴自豪地說,該廠先后投入200萬元,購置環保設施,完善污水處理管網,廢水實現達標排放。
“企業發展不能欠下良心債。你是溫州人,要知道污染的江水,終究是要流到溫州去的。”陳艷華的這句話,深深印刻在王森貴的心中。目前,該企業已成為園區工業治水的樣板企業,帶動了整個園區的治水工作。
“河道干凈了,城鄉環境變好了,美麗鄉愁的感覺在回歸。”陳艷華說,隨著甌江治水的推進,沿岸的重污染企業紛紛關停,轉型發展。更讓她驚喜的是,沿河的許多村莊以治水為契機,發展起電子商務、高效生態農業和休閑旅游業。
“只有治好守好這江清流,才可能流金淌銀。”陳艷華說。
“要把治水與富民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讓老百姓在承擔治水、護水義務的同時,可以享受到治水帶來的好處。只有這樣,浙江治水,才能真正治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飛云江,發源于景寧和泰順兩縣交界處的洞宮山白云尖北麓,向東流經泰順、文成和瑞安,而后匯入蒼茫東海。“白云尖下綠陰稠,傾耳俯身覓細流。一陣叮咚石里響,始知近處是源頭。”2015年6月25日,沿著飛云江溯源而上,省政協副主席陳小平有感而發,留下如是詩句。
身為飛云江總河長,兩年多的履職時光里,除了抓好治水的各項工作,陳小平考慮得最多的,是如何把治水與富民有機結合起來。這是因為他發現,飛云江流經的4個縣市里,除瑞安外,景寧、泰順、文成都曾是浙江的欠發達縣。
“這是一條清澈的河流,更是一條人文的河流。”陳小平說,飛云江流域串起畬鄉景寧、“中國廊橋之鄉”泰順、劉基故里文成,沿途還有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水人文資源極為豐富,生態優勢十分明顯。
從麗水到溫州,從景寧到瑞安,飛云江沿岸的綠水青山間,農家樂如雨后春筍般崛起,鄉村旅游如火如荼,休閑體育小鎮方興未艾。看到這些,陳小平既欣喜又擔憂,“沿線的鄉鎮和村莊,各自為政地發展綠色經濟,既有同質競爭的趨向,又無法打響飛云江的整體品牌。”
為此,他帶著幾十名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結合打造美麗浙南水鄉,就建設飛云江流域全域品牌,進行專題研究和調研。“發展生態經濟,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這里大有文章可做,也必將給流域百姓帶來真正的實惠。”他說。
與此同時,他還結合聯系農業的本職,以省政協的“送科技下鄉”活動為載體,把多個生態循環農業項目,輸送到泰順、景寧和文成。“不能只顧當下的治水,更要改變生產方式。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就能做到零排放,不再讓河流受到污染。”他說。
“治水與富民偕行,最終達到人水和諧的狀態,這是浙江治水的終極理想。”陳小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