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東方水城”成為全國“治水樣板”發布日期:2016-01-14
全國農村污水工作培訓班日前在常熟召開,來自國內100多個農村污水治理示范縣(市)的300多位相關負責人,走進常熟、張家港等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場“取經”。“東方水城”的治水經驗何以成為全國樣板?“蘇州經驗”對各地農村污水治理有何啟示意義?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大手筆補齊污水治理“短板”
太湖西山島上的吳中區金庭鎮柯家村口,一片載滿綠植的人工生態濕地不時傳來水流聲。蘇州吳中水務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單秀華打開入口處的一塊蓋板,里面正在沉淀的污水泛出難聞的味道。沿著步道往里走,黑臭水經過污泥干化床、布水泵站、垂直流濕地和水平流濕地等逐層過濾,濕地出口流出的水已清澈無味。“這真是個神奇的大花園!自從把我們污水管改接到這兒,家后面那條小河變清了不少。”柯家村8組67歲的村民王佰明豎起了大拇指。
治水,是蘇州老百姓的呼聲,更是這座千年古城的時代擔當。當地領導清醒意識到:全市水域面積占42.5%,可以說蘇州城是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因水而名,一旦失去“滄浪之水”,水城就沒有了靈氣和活力!
為引回“滄浪之水”,蘇州近年來屢出重拳。2012年,投入1.1億元開展干河清淤工程,從古城區110條河道清理出泥252萬方,同時順藤摸瓜處理污水管網問題點576個,隨后不惜代價修復河網格局,通過“自流活水”方案實現24小時持續活水。針對污水入河造成城區河道污染,蘇州投巨資建成93座城鎮污水處理廠,日均處理能力約330萬噸,目前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已達94.5%。
城區的水變清了,還要補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這塊“短板”!“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面廣量大,相比城鎮面臨更多挑戰。”蘇州市人大常委會農經工委主任謝國珍介紹。去年初,蘇州在全域8488平方公里范圍內啟動農村污水治理計劃,提出3年投入100億元,為覆蓋5000個重點村、特色村的30萬戶農戶生活污水“接管”。手筆之大、范圍之廣,迄今無先例。
為每村每戶“定制”排水方案
農村治污,須因地制宜。根據《蘇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編制大綱》,各地委托多家權威性設計單位負責規劃編制,與鎮村布局規劃實現無縫銜接。規劃布局突出“三重點”:以重點村、特色村為治理重點,以沿河沿湖治理為重點,以整村連片治理為重點;規劃內容突出“三結合”:與美麗村莊建設相結合,與農村河道整治相結合,與農業面源治理相結合;治理實施突出“三并舉”:全面與重點并舉,集中與分散并舉,建設與管理并舉。
常熟“一村一方案”,實現污水“全處理”。該市古里鎮蘇家尖村的常規凈化槽處理工藝,是利用微生物生長代謝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虞山鎮福圩村沈薛巷114戶農戶安裝了30套污水處理凈化槽、2套小型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日處理能力達50噸。海虞鎮新州村朱家圩去年改造村民戶廁,建起三格式化糞池,通過植物根系的阻擋截留和降解吸收,讓村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沒改造前化糞池直通河道,臭氣熏天。”租住在朱家圩的高云芳可謂污水治理的見證人。
2015年,蘇州已完成1358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約10萬農戶從中受益,另外還有576個項目正在建設中,農村污水治理三年計劃首戰告捷。
“一龍治水”加速生活污水全處理
在相城區陽澄湖鎮澄陽污水處理有限公司門口,一幅“陽澄湖鎮生活污水管網圖”上,密密麻麻的紅色線網格外醒目,這些都是正在建設中的農村污水管網。走進監控室,只見大屏幕上的數據不斷滾動更新。通過這套自動化系統,已建成各泵站處理污水的實時指標數據一目了然,一旦哪里超標,字體顏色就會變為紅色提示異常。
“污水管網建設‘隱蔽性’太大,當場很難評定工程質量,后期監管非常重要。” 蘇州市水利局長王國榮說,從以往經驗看,農村污水治理從規劃、施工到監管涉及多部門,“九龍管水”易造成各自為政、方案重復編制等諸多問題,使農村污水治理變得難上加難。
“病根”找到了,蘇州給出的“藥方”是以制度設計統籌協調治污工作。2014年12月底,蘇州召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動員大會,由水利、農辦、住建、規劃、環保、水利、農委7個部門抽調精干力量集中辦公,成立領導小組,以周密的頂層設計,破解后期管理責任不清等難題,農村污水治理局面頓時為之一改。
《蘇州市排水管理條例》去年3月正式實施,《蘇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考核方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指南》等配套文件陸續出臺,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納入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軌道。
“蘇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經驗代表了我國農村污水處理的方向。”住建部總經濟師趙暉表示,蘇州縣市實踐創造出多種模式,因村制宜、多元探索、多措并舉,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變化。